對同一事物的感受和認(rèn)知,幼兒與成人往往有很大差異,這從讀童話或故事書籍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來。
意大利著名的幼兒教育理論家、實踐家蒙特索里女士就做過很多這方面的試驗。她的細(xì)膩的觀察報告對我們會有很大啟發(fā),其中一個例子是這樣的。
有一位年輕的母親給她只有一歲半的孩子買畫有各種動物及狩獵揚面的彩色卡片,而她的孩子卻指著畫片,連連發(fā)出象汽車開動的聲音一樣的聲音,并說出“汽車”之類的語言,母親找遍了整個圖片,就是找不出哪一點象汽車的東西,于是詫異地問兒子:“沒有汽車呀!”而兒子卻煞有介事地指著一張卡片,說:“就是在這里嘛!”母親仔細(xì)地查看那張畫著狗、獵人和房子的卡片,只見在一條象馬路一樣彎曲的線上,有一個小小的點,兒子就是指著這個點說是汽車的。母親仔細(xì)端祥了一會,竟也發(fā)現(xiàn)這個點果真有點象汽車。
另外還有一個例子也很能說明問題。
還是那個一歲半的男孩,母親為他買了一本叫“圣柏”的小人書,有一次,母親在有幾位客人在場的時候講起了書里的情節(jié):“一個叫圣柏的黑人男孩,帶著他生日那天所得到的很多禮物回到家,走到半途,卻被野獸搶走了,他哭著回家里鬧個不停,經(jīng)父母再三安慰,才止住哭,高高興興地坐在餐桌上,對著生日蛋糕笑了。”母親指著最后一頁上的畫說。
母親的話剛說完,男孩突然說:“不是的,圣柏是在哭。”原來男孩指的是小人書的封底,而封底上確實畫著男孩在哭的廣告畫。男孩就是把這幅大人不大留意的封底廣告也當(dāng)成主要情節(jié)來理解的。
諸如此類的事例,日本女作家曾野綾子的小說中也有過描述:
有一位小孩,父親在北歐工作,他隨母親到父親那里去住,于是,這小孩沒有朋友整天就是看小人書,孤孤單單地度過每一日。
不久,這名小孩莫名其妙的發(fā)瘋了,父母為此傷盡了腦筋,找來找去找不到令其發(fā)瘋的原因,后來才發(fā)現(xiàn),小孩??吹哪潜拘∪藭猩倭俗詈笠豁摚适略诓徽5那楣?jié)中結(jié)束了,有關(guān)學(xué)者認(rèn)為,就是因為這一點,才致使小孩發(fā)瘋的。
故事不完整,在沒有看到完滿的結(jié)尾時中止了,雖然也有點遺憾,但這對大人來說是沒有什么的,但在毫無主見的小孩來說,就不一樣的,他可能會把自己所看到的,完全直接的接受,并作出令大人意想不到的反應(yīng)。
讀故事或聽故事,可以令小孩潛在想象力得到激發(fā),這對小孩的成長是十分需要的,家長要抽出足夠的時間來做好這一件事。不過要注意的是,要引導(dǎo)好孩子,特別要注意把故事完整地表達(dá),并要把其中的道理講出來,使小孩得到正確的感受。